PDF «上一版 下一版»本期共4版(1-2-3-4)
无悔援疆路
——访绛县首位援疆医生柴平发
□ 吉莉荣

近日,笔者在绛县人民医院见到了柴平发医生,他正在门诊坐诊,满脸的笑意写在脸上,他仔细询问着病人病情。谈起做为一名援疆医生,他感慨地说:感谢土墩子农场,使我多了一份记忆和不舍,那是铭记一生的情谊。

柴平发,今年46岁,绛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的主治医师。从事医疗工作已经25年了,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医疗诊治经验。2016年3月2日,柴平发作为绛县第一名援疆干部,带着组织的重托、院领导的嘱托、带着家人的牵挂,从交通便利、风景优美的绛县来到大漠边缘、来到了土墩子农场,在土墩子医院开始进行为期半年的支医活动。

“2016年1月20日,我看到了运城市援疆干部人才的通告,我刚好符合条件,当时对新疆很好奇,觉得援疆工作是很光荣的一件事,怀着到新疆去开阔自己的视野,提升自身能力,为土墩子农场群众带去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的想法,我决定报名。我把想法告诉了我的爱人,爱人刚开始不太同意,害怕我适应不了新疆的生活,我对她说了我内心的想法,她听后终于同意了我去援疆,并让我放心她一定会照顾好家庭,照顾好女儿。爱人的支持彻底打消了我的所有顾虑,我很感激爱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,所以第二天一早我就去报了名。”柴平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。

经过近3千公里的飞翔,2个小时的颠簸,来到了土墩子农场,这是新疆建设兵团第六师的一个回族团场,位于准格尔盆地,天山脚下。刚到土墩子农场,摆在眼前的是冰天雪地,寒风凛冽,零下十几度的气温,与已有几分暖意的河东大地无异于两重天,他心想无论条件如何恶劣,一定要努力克服,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和受援地人民的期盼。在了解了医院及患者需求和土墩子农场医院的医疗条件后,更增强了他的援疆使命感和责任感。当时他就暗下决心,一定要好好干,要让自己人生旅途的精彩一程留下实实在在的美好回忆。

土墩子医院是一个集医疗、防疫、卫生监督等为一体的综合医院,因为是山西援建,故取名土墩子农场晋康医院,设有内外科综合住院部、有30张床位,另有B超、心电图、放射、检验等功能科室,全院有36人,其中6名医生,肩负周围约1万人的医疗服务,条件还是较差,医疗人员紧缺,经过前面7批医生指导援建,医疗技术已有了很大提高,但医疗质量还存在诸多问题。

作为绛县人民医院的内科主治医师的柴平发有着一身的过硬本领,初到土墩子医院,柴平法就确立了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”的想法,把技术传给当地医生,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和整体素质,培养一支属于土墩子农场人民自己的‘医疗队”。援疆工作中,柴平发毫无保留的把自己20多年工作的经验,理论结合实际,从心电图的阅读,到检验结果的分析,甚至如何与患者交流沟通都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当地医生;还对巴西医生专门制定了心电图学习计划,定期检查学习效果,使其阅读心电图水平有了显著提高。

每天早上9点半,柴平发都要进行内科病房查房,并坐专家门诊,他把每次查房都作为教学查房,将糖尿病饮食制定,糖尿病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,并发症的预防,以及冠心病心绞痛的鉴别,心肌梗死的特点,要警惕哪些危急症状等都传授给当地医生。不定期讲解基础理论知识,经常与同事们交流,带领他们共同处理病人,讲解诊断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,随时纠正他们工作中的错误理念及方法。在处理业务难点上,柴平发在农场里的医务人员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总是挺身而出。在管理上他善于从细节入手,比如规范了病历书写,把内地医院好的一些规范理念浸润进去,让规则化为程序。审查并点评病历、组织分析讨论病例,使当地医生认识到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,规范诊疗操作,避免发生医疗事故。

在柴平法援疆工作半年间,共主治住院病人130余人,主管26人,接诊门诊病人800余人次,救治急危病人3次,教学查房40余次,业务讲座2次。5月,农场对65岁以上老年人体健,他担任主检,对所有检查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,将意见反馈给患者本人,并给出指导性建议,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除痛苦,尽心尽力为百姓服务。

在他援疆期间,曾有一个80多岁的回族老大娘,患有冠心病,在家昏睡了3天,子女们已做好最后打算,听从“真主”安排,她的孙女不忍心,找到了柴医生,说能到她家最后看一下吗,经过查体检查,考虑为脑梗死,经劝说后住院治疗10多天,基本恢复如初。事后,病人很感激柴医生,感谢他将自己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。柴医生平静地说这是他的职责所在。

7月中旬,他参与西泉社区布病筛查与防控知识宣传,西泉社区地处偏远接近戈壁,是2000多人的一个中心连队,从事畜牧及种植业,经济还不算困难,但生活极不方便,购买日常生活品要到百里之外的一个镇上去,新建的卫生院很大,却没有医生,只有3名护士。布病的发病率高的惊人,2015年抽查100份血样,39份布氏凝集实验阳性。他作为专家现场做了一个关于布病防控知识的讲座,为身处边远农村贫困人群提供了方便和科学的治疗指导。

谈到援疆的收获,柴平发说:“来到土墩子农场,开阔了我的视野,使我学到了很多人文地理、风土人情方面的知识,我交了很多知心的朋友,一帮子的同事和巴西徒弟是最大的收获。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是一种丰富,援疆无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