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
在被社会抛弃的日子里,他不断整理着自己的思绪,从纷乱的状态下走入平静;1979年摘下右派帽子后,他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我省首批高级工程师,这时的赵越,仍保持一种泰然自若,不卑不亢,荣辱不惊的处世姿态。
1985年,已担任运城地区无线电厂厂长的赵越,接到绛县化工厂的求助电话,想请他帮助制定炭黑生产微机控制流程。赵越二话没说,当即爽快答应下来。
当时,国家炭黑生产的工艺尚未定型,平时的生产运行和产品质量,只能靠工人们的观察和经验把控,质量效率一直不太稳定。赵越到场后,先在车间来回转了几圈,随后查阅了厂里提供的数据资料,不久就编织出了机改程序。他采用回路和比值控制的办法,将风量、原料油纳入生产需求的输入系统,并形成“风油比”自动调节和回路,从而保证了炭黑质量的相对稳定。1986年1月,这套系统经国家权威部门验收后,很快便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。
用微机控制炭黑生产,开创了我国炭黑生产的先河。几年后国家组织制定炭黑行业生产标准,绛县的代表应邀参加,仍是赵越自动化生产线的产品,为国标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参数。
绛县人提起赵越,说他是个心正、品端、技高、璞善的好人。他用他自身的本份,不断地向社会播撒道义。在乡下时,不管谁家的电视机、收音机、洗衣机等家电有了毛病。赵越听说后总是不请自到,有时还自掏腰包购买配件,给乡亲们免费修好。
赵越住院看病时,听说医院的超声波坏了,请人修要花很多钱。他主动跑去一看,发现调试用的节拍器三极管坏了,他把自己收音机零件拆下来换上,不收医院一文钱。那时电视还很少,县上有个单位的电视机看不到图像,他们派人把赵越接到县城,一个下午便手到病除。
赵越视名利淡如水,对物质不贪求。几十年里,他从没有过一处固定的住所,更没有属于他自己的房产。离开这个世界的前几年,他已是省里很有名望的高级工程师了,又是绛县政协副主席,却仍然住在县干休所的两间平房里。他喜欢电子科技,但家里竟看不到一件与电有关的家当,一对破旧的沙发早已腿脚不稳,办公桌和床都是从外边借来的。说他一生清贫,不近奢靡,一点都不框外。
四十多年来,赵越像是在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上跋涉,过每道弯都是一回心灵的的折磨,经每个坎都是一次道义的输出,他一生共完成了20多个科研项目,有8项获得国家奖励,其中2项被评为特等奖,为此,南樊机械厂曾受邀参加了1970年的国庆宴会。然而,这些荣誉均与赵越无关,他因身份受限,始终站不到台前,大半生都钻在幕后,只是个默默无闻、负重奉献的实干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