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DF «上一版 下一版»本期共8版(1-2-3-4-5-6-7-8)
优化营商“软环境”需要“硬举措”

3月6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“优化营商环境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召开记者会,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:“民营经济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、休戚与共。实现高质量发展,要解决两个问题,一是降成本,二是消费和产业转型升级。这两个问题都与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有关。”简言之,要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一个好的营商环境。

一段时间以来,特别是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以来,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部署,密集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,积极改善营商环境,取得明显成效。去年12月到今年两会前,20多个省市的“一把手”与民营企业家座谈。与民营企业家座谈、恳谈,听取意见,提升服务,已成为各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重要工作安排。世界银行发布的《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》显示,中国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第46位,较此前上升了32位。

改变不容忽视,但问题也还存在。刘世锦就提到,近些年,对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,国家出台了不少文件,也取得一定进展,但“玻璃门”“弹簧门”“旋转门”等问题仍然存在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,当前实体经济困难较多,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。

“水深则鱼悦,城强则贾兴”。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前提。企业的壮大,创新创业的活跃,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,今年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,着力优化营商环境,坚持创新引领发展,培育壮大新动能。“制造业增值税从16%降低到13%”这样实打实的利好,让广大民营企业家振奋不已。

相对于基础设施等“硬环境”,一个地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政务、政策、法制、市场与人文等环境,是发展的“软环境”。“硬环境”的优化固然重要,给企业家营造一个有“优质生产要素”的“软环境”更是当前营商环境最待优化之处。这个“软环境”,不光是通过“给钱、给地、减税”措施来吸引投资、吸引企业家,还包括良好的政务生态、连续和稳定的政策、健全的法治法规,更需要一个服务型的政府,以及“亲”“清”的政商关系,等等。

“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”。针对这些问题,各部门、各地党委政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,转变政府职能,以简政放权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、公正文明执法、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,以推动政务公开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保障,为建设优质“软环境”建立长效机制。

在如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各领域“必答题”的今天,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答案。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企业和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,也最深刻。我们期待,在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,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切实推动“软环境”的改善,在更多的领域实现减负,让企业享受到红利;让投资者进得来,也留得住;让广大民营企业家有更多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(中华工商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