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DF «上一版 下一版»本期共8版(1-2-3-4-5-6-7-8)
窑 洞 里 的 记 忆
文 / 侯嘉梅

记得小时候,大概五六岁之前,家里住的是窑洞,窑洞里有两个拐窑:一个拐窑里搁着爹妈结婚时的两个盖箱,放着全家的衣服;一个拐窑放的柴草,做饭烧火用的。那时候村里没有通电,用的是煤油灯,一到晚上,昏暗的煤油灯下,永远都是母亲不停歇劳作的身影,缝衣服,纳鞋底……经常是一觉醒来,母亲还在干活。母亲不会用缝纫机,又不愿轻易麻烦邻里,有时候会包上一包袱的鞋帮,到柳庄姨姨家让姨姨帮忙,姨姨也帮忙给我们做衣服,当时姨夫是横水制管厂的厂长,姨姨会裁缝,家里条件比较好,母亲经常麻烦姨姨,可能有时候也会让姨姨嫌弃,母亲便偷偷抹眼泪,但不管再苦再难,我们兄妹没有穿过露脚趾的鞋,冬天没有冻过脚,现在想起来,不知道母亲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!

由于住的是西窑,窑洞的门朝东开,早上睁开眼睛,家里便会充满阳光,却又不见了母亲的身影,一定又在院里忙活着。母亲喜欢整洁,一早起来,家里便收拾得干净利落,地下没有一点杂物,桌子锅盖都被擦拭得一尘不染,甚至连柴火也被归置得整整齐齐。不仅如此,母亲的盖箱里几乎没有一件零散的衣物,都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包袱,而且分类工作做得很好,什么时候都能精准地找到什么衣服放在哪里。

住在窑洞里,冬暖夏凉也挺好,但就怕下雨,窑顶上是块地,有时候雨下得大了,家里就会漏雨,父亲披上雨衣拿上铁锹就上了窑顶上。少年不知愁滋味,让我们欣喜的却是,立秋时节,雨过天晴,我们可以到窑顶上捡地皮菜,抓跳蚤龙,现在想起来吃那个昆虫,有点害怕,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火烤跳蚤龙吃,那绝对是美味。

窑洞里留的是记忆,是父母亲不易的岁月,但在我们儿时的心里却是充满着温暖和幸福!

时光如梭。转眼间,父亲今年86岁,母亲85岁,真心感谢平日里哥哥嫂子,弟弟弟妹无微不至的照顾!感谢姐妹们的辛勤付出!节日好过,难得的是他们一天天的陪伴!

由于母亲身体欠佳,母亲便是我最大的牵挂!每天给父亲打电话,问候的却主要是母亲,有没有不舒服,吃饭如何……

时间长了,从父亲接电话的声调语气里也就估摸个几分。当然,最希望听到的还是父亲说“等着,你妈要和你说话”,这说明母亲今天精神不错,顿感天晴朗,花微笑,天下再无大事!

窑洞里有孩提时的记忆,记忆里印象最深的还是母亲的身影。

母亲节里感恩父母亲,愿我的父母亲安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