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DF «上一版 下一版»本期共8版(1-2-3-4-5-6-7-8)
·远古探秘·
晋文公墓

晋文公墓位于绛县卫庄镇下村南边,是一个周长1500米,高约60米,被葱郁茂密的翠柏所覆盖,形以馒头的巨形墓冢。西依丘陵之滋养,东濒黑河之润泽,上连苍穹之浩瀚,下接热土之厚重。墓冢透射着皇家的威仪与高贵,墓冢正面高耸着5米有余的汉白玉晋文公全身雕像,通体晶莹圣洁,但见晋文公昂首挺胸,苍髯飘逸,饱经沧桑的脸上刻满经天纬地之睿智,释放出纵横天下之雄风、彰显着逐鹿中原之霸气。雕像旁竖有一通清乾隆五十一年(1786)镌刻的“晋文公墓”石碑,冢前还摆放有古代晋文公庙遗存的石祭桌、础石等旧物,给人以肃穆、尊崇之感。

晋文公,姓姬名重耳,(前697——628)晋献公诡诸之次子。博览群书,学识超群,贤名鹊起。20岁时,因受献公宠妃骊姬的陷害,在狐偃、赵衰、先轸、贾佗等人的陪从下,先后到过狄、卫、曹、郑、楚等10多个国家流亡避难,历尽千辛万苦,饱尝世态炎凉。19年后的前636年,62岁的重耳在秦穆公的帮扶下,登上国君之位。在短短8年的执政时间里,以处惊不惊的坚强意志、忍辱负重的执着精神、审时度势的远见卓识、高瞻远瞩的治国方针,创造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罕见的奇迹,使晋国在众多诸侯国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,成为当时经济最富有、军事最强盛、疆域面积最大的霸主国家,开创了晋国长达160年的辉煌霸权。

作为一代明君,晋文公自然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《左传》《元和郡志》《平阳府志》《绛县志》对其陵墓均有记载。明万历年间绛县知县黄维翰赋《谒晋文公庙兼怀恭世子》“七律”赞曰:“晋代山河今代在,今人追念昔人难。闻关十九魂销尽,谋国有疏意未阑;图霸要知殉节重,待烹休作出亡看。挥毫无限伤心事,古墓阴浓泪暗弹。”显示着历代执政者和文人墨客对晋文公的尊崇缅怀之情。晋文公陵墓前原有祭祠,可惜毁于日寇之手。

近年来,绛县县委县政府成立晋文化研究会,出版了长篇小说《晋文公》等多种书籍,以示追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