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DF «上一版 下一版»本期共8版(1-2-3-4-5-6-7-8)
儿子
◆石夯

当燕霞回到中条山涑源村娘家时,大门口的一悬白色棉纸随风飘荡着,院里人来人往、熙熙攘攘。她顾不得回答乡亲的问候,跌跌撞撞地奔到正屋,随着“爹……”的一声呼唤,便跪倒在棺材前泣不成声……

燕霞是个苦命的孩子。早年,她嫁到了凤凰垣上一个世代单传的家庭,婆婆已经去世,公公虽是干公家事的,可封建思想依然严重;丈夫从小娇生惯养,对父母百依百顺,从不敢有半点违抗。燕霞在医院生孩子时大出血,公公听说生了个女孩,扭头就离开了医院,女婿憋气不吭;娘家妈知道后,给医院缴了三百多元,才救下了燕霞一条命。当燕霞生下次女时,公公彻底翻脸,丈夫失踪。可怜的燕霞,一手抱着小女儿一手拉着大女儿,回到了娘家。年关到了,当地有出家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的讲究。虽然娘家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苦苦挽留,可架不住老父亲一直拉着黑黑的脸,燕霞只好冒着鹅毛大雪拖着两个女儿出走。北风呼啸,漫天大雪,大女儿瑟瑟发抖,小女儿嚎啕大哭。正当燕霞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,娘家妈抱着一床大被褥悄悄地追上说,村边有一个破窑洞,以前养过牛,也有土炕,现在也没人用了,去哪儿凑合两天。就这样,娘家妈又给燕霞送去了一些吃的。直到正月初二,燕霞才又回到娘家。后来,燕霞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娘家照看,自己给人打工。十余年后,公公接到儿子客死他乡的消息后,一口气没有上来便一命呜呼。村主任急忙给已是南方某国饮公司的董事长燕霞说,你也知道他家的情况,这事还非得你出面不可,谁也代替不了。安葬那天,有个老秀才唉声叹气、呻吟半天,挥笔写下了一条上联:“世俗,陈俗,皆为封建俗规,抱残守缺害人害己。”大家拍手叫好之余,纷纷吟诵下联,可没有一条让人满意的。老秀才挥了挥手说,罢了罢了,可遇而不可求啊。

燕霞问母亲,哥知道了吗?母亲哭着说,死活联系不上……

哥与嫂离婚后,把两个孩子丢给父母外出打工,十几年了对家里不管不问,大事小情都是她这个做女儿的出面。特别是近些年来,哥干脆与家人失去了联系。

安葬老人是件大事,儿子回不来,谁读祭文,谁扛引魂幡,谁摔砂锅……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村红白理事会的人,一个个急得团团转。时令虽是金秋,但天气依然炎热。丧事不能拖,不仅主家拖不起,乡亲们也拖不起,因为地里的庄稼正当收获期,如果遇到连阴天可就损失大了。

正当人们不知如何是好时,村支部书记回来了。经过商量,支部书记把前来帮忙的众家乡邻召集在一起,郑重地宣布道:“现在是新社会,我们要破除封建迷信思想,男子女子都是父母生养的孩子,以后村里不管干什么,男女一律平等,男子能干的事女子一样能干!”

众人皆大欢喜,便提议就支部书记的讲话写副对联。

一位老教师抓耳挠腮、思虑良久,写下“男儿,女儿,都是爹娘儿子,破旧立新利国利民。”

有人提出疑问,应该还有一句吧?

老教师望望大家,慢条斯理地说,这是一个下联,你们对个上联吧。

众人你瞧瞧我,我看看你,都搭不上话。

这时,燕霞听到大家在讨论对联,突然想起早些年葬公公时老秀才写下的上联,就告诉了老教师。

“‘两句三年得,一吟泪双流。’”老教师一边书写一边感叹道,“此言不虚啊!”

安葬父亲那天,燕霞扛着引魂幡抬头挺胸、理直气壮地在前面走着,引得乡邻不得不刮目相看,因为众人发现引魂幡上明显地多了一副楹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