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DF «上一版 下一版»本期共8版(1-2-3-4-5-6-7-8)
古代名人

【尧】名放勋,陶唐氏,又称伊祁氏或伊耆氏,习称唐尧或陶尧,后世称之为尧王或帝尧,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著名领袖。据专家考证,尧生于绛县尧寓村,《华人时刊》、《中国旅游报》、《山西日报》等媒体均有翔实报道。尧寓村“尧王故里”、“尧的传说”分别被列入山西省和国家级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

尧曾命羲氏与和氏顺应苍天,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,创造了一年为366天,并19年中置7个闰月的历法;他还把一年四季的时令传给百姓,并设官掌时令,使人们开始懂得春种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规律,这一举措大大加速了中华民族的祖先由蒙昧向文明的过渡。

帝尧精通战略战术。他曾派后羿杀死了前来侵扰的猰貐、凿齿、九婴、大风、封狶、修蛇;他还亲自率兵打败了三苗,征服了驩兜,因而“万民皆喜,置尧以为天子”。

尧在位时,天下洪水滔滔,用鲧治水,9年无功而返。又启用禹,使洪水得以治理。尧设置谏言之鼓,让天下百姓尽其言;立诽谤之木,让天下百姓批评他的过错。他治天下50年,问天下治与不治,百姓爱戴自己与否?左右不知,朝野不知。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。有一位老人含着食,鼓着腹,敲着土地唱道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,帝力于我何有哉。”这就是有名的《击壤歌》,此歌迄今仍在绛县尧寓村流传。

尧唯才是举,礼让贤士。尧晚年选择继承人时,四岳推举了舜。尧对舜进行了3年认真的考察,认为舜确实德才兼备,于是他主动退出,让位于舜。这就是传为美谈的“禅让制度”的开端。

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世祖,帝尧被炎黄子孙世代美誉,后人一直将“尧天舜日”作为太平盛世的形象比喻。对其高尚德行,《史记》评价曰:“其仁如天,其知如神,就之如日,望之如云”。

现在,尧寓村刻于大晋永和二年孟春的《唐尧寓处》石碑以及《巍严配天》、《陶唐遗风》石匾保存依然完好,修复一新的尧王庙香火正旺,伴随着国家和省两级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的认定,尧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。

【姜嫄】姜嫄,传说为有邰氏之女,五帝之一的高辛氏,帝喾元妃,周始祖后稷之母。

姜嫄在少女时代,有一天外出到野外,见到一片湿漉漉的地上有一个巨人的足迹,好奇之下,她“踏之践之”,竟然由此怀了孕。十月怀胎之后,她生下一个男孩,因为这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,人们认为他是不祥之物,因此将他“弃之隘巷”,奇怪的是过往的牛马、牲畜都绕道而走,有些雌性牲畜还为他喂奶;后来人们把他扔在水渠中的冰块之上,想把他冻死,不想有一些飞鸟用翅膀覆于其上。最后人们把他扔在山林,想把他饿死,但一只正在哺乳期的雌性老虎却舍弃自己出生不久的幼子,给他喂起奶来。人们以为这个男孩可能是神人,于是又抱回交给姜嫄,遂长成人。因他多次被抛弃,乃命名为弃。人们有感于老虎舍子救弃,便将大老虎哺乳之地叫作“大虎峪”,把小老虎出玩之处称为“小虎峪”,两峪均在绛县冷口峪后,峪名至今未变。

弃幼时即喜种麻植菽,成人后好耕农,善种百谷稼穑,民皆效法,尧闻之举为农师。后世称弃为“后稷”,即五谷之神,姜嫄为“圣母”。

相传绛县柳庄村为姜嫄故里,姜嫄死后安葬在绛县烟庄村存云岭东凤凰岗上,其墓高50余米,遍植柏林,整年苍翠,墓旁建有姜嫄圣母祠。1962年绛县人民政府树立保护标志碑一通。1985年12月绛县人民政府第一批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